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。项目部供图
在广西钦州蜿蜒的海岸线上,一条承载着“通江达海”梦想的运河——平陆运河正加速成形。由中交天航局承建的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,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管理升级,将绿色基因深植于22.02公里航道建设的每个环节。
项目自成立之初,高度重视生态环保,迅速成立由党政负责人挂帅的绿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,设立专职环保部门,构建起覆盖决策、执行、监督的完整管理体系。
项目以《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》等十余项国家及企业规范为蓝本,量身定制《绿色低碳专项方案》《生态环保专项检查方案》等制度文件,并通过月度责任考核、季度绩效挂钩机制,让绿色指标成为全员行动的“指挥棒”。
面对1491万立方米的疏浚量,项目选择以“硬科技”破解环保难题。以“大国重器”替代传统工艺,我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“天鲸号”与首艘自主研制变频电力驱动大型绞吸挖泥船“天骅”船成为疏浚主力。在入海口段硬岩施工中,“天鲸号”通过绞吸工艺替代传统工艺,累计减少碳排放3.6万吨;“天骅”船在城区段作业时,每小时3500立方米的高效挖岩能力,相较传统工艺再降碳1.1万吨。
以智能智慧攻克施工难题,无人机航测快速锁定红树林保护区边界,中海达智能无人船实现水域精准测量,人力投入降低40%;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模拟平台,将护岸结构、疏浚进度动态可视化,优化资源配置超20%。研发“吹填管线测量装置”“建设施工除尘装置”等7项专利,“联箱筑坝技术”在堆存场应用中,大幅提升细颗粒排水效率,同样达到施工节奏快、结构性稳、经济性高的效果。
如今,漫步项目驻地,资源高效利用的细节无处不在。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每日净化30吨生活污水,全部用于绿化灌溉与混凝土养护,实现驻地污水“零排放”,使得污水变“资源”。钢筋、砂石回收利用率分别达53%和90%,防污帘经调整重复布设达7.7万米,节省材料成本超百万元,使得废料成“建材”。
随着项目航道疏浚工程进入冲刺阶段,平陆运河的绿色实践正释放更深远价值。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化“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”,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,扩大新能源技术应用规模,并通过“绿色对标”活动吸纳行业先进经验。(罗文)